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 -> 经研所动态 -> 正文

田学斌: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 增强经济发展新动能

发布日期:2024-09-10  来源:   点击量: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经济总体回升向好。国内生产总值超过126万亿元,增长5.2%,增速居世界主要经济体前列”。2023年,我国经济能够在复杂严峻的国际环境中展现出总体回升向好的态势,在全球主要经济体中名列前茅,极不平凡。面对全球经济复苏的不确定性,2024年我国仍需实现5%左右的国内生产总值增长,并致力于降低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2.5%左右。为实现上述目标,必须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经济思想,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这不仅是应对外部风险、展现大国担当的内在要求,更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必由之路。

深刻把握新质生产力理论的核心要义

实现经济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首先要深刻领悟、牢牢把握新质生产力理论的核心要义。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体学习时指出:“新质生产力是创新起主导作用,摆脱传统经济增长方式、生产力发展路径,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它由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而催生,以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及其优化组合的跃升为基本内涵,以全要素生产率大幅提升为核心标志,特点是创新,关键在质优,本质是先进生产力。”这一重要论述系统阐述、深刻揭示了新质生产力的内涵特性与核心要义。新质生产力理论是新时代生产力发展进入新阶段后对传统生产力理论的拓展和创新,是高质量发展的理论基础。新质生产力理论阐明了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创新发展的战略方向,明晰了战略性新兴产业加速发展、传统产业深度转型与未来产业培育的方向路径,强调了新质生产力的基本内涵,明确了新质生产力是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以全要素生产率大幅提升为核心标志的实现路径和实效评价核心指标。

生产关系必须与生产力发展要求相适应。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发展新质生产力,必须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形成与之相适应的新型生产关系。”以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推动高质量发展,关键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关系,完善有利于资源优化配置的体制机制和政策措施。

基于上述理论逻辑和发展思路,政府工作报告从“推动产业链供应链优化升级”“积极培育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深入推进数字经济创新发展”等方面做出了一系列安排,明确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重点和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方向,为我国经济年度目标实现和持续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以新质生产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必须突出重点,把握关键,持续发力。

一是加快以科技创新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超前布局重点领域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促进新兴学科、交叉学科发展,为原创性、颠覆性、支撑性技术创新奠定基石,开辟量子技术、生命科学等新赛道,创建一批未来产业先导区,丰富未来产业场景。加强类脑智能、量子信息、基因技术、未来网络、深海空天开发、氢能与储能等前沿科技和产业变革领域的多路径探索和交叉融合,加大对研发创新、场景应用、融资上市、风险投资等支持力度,超前布局培育发展未来产业,拓展未来发展新空间。积极培育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新能源汽车、绿色环保及航空航天、海洋装备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关键核心技术创新应用,增强要素保障能力、培育壮大产业发展新动能,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集群发展,提升全球竞争力。把推动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作为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基础底座,高效集聚全球创新要素,深化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研发应用,开展“人工智能+”行动,支持传统行业企业积极采用先进适用技术加快技术改造和数智化、绿色化转型,做大做强高端制造业,以技术创新引领传统产业高端化改造,打造竞争新优势。

二是畅通教育、科技、人才的良性循环。加强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制定实施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实施高等教育综合改革,优化学科专业和资源结构布局,加快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大学和优势学科,大力发展数字教育。强化科技、教育与人才之间的贯通发展,调整优化教育内容和教学方法,确保教育与产业之间的紧密衔接,促进教育、科研和产业之间的良性互动。优化人才培养体系,使人才培养与实际需求相匹配,打造新型劳动者队伍,培养多层次人才队伍,增强对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强力支撑。加快推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强化基础研究系统布局,长期稳定支持一批创新基地、优势团队和重点方向,增强原始创新能力。瞄准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产业发展需要,部署实施一批重大科技项目,加快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体系化布局,推进共性技术平台、中试验证平台建设。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激励企业加大创新投入,深化产学研用结合,推动科研成果转化和应用,支持有实力的企业牵头重大攻关任务。打破人才流动的壁垒和障碍,促进人才在不同地区、不同行业、不同企业之间的自由流动和合理配置,健全人才评价和激励机制,为人才提供更好的发展机会和待遇保障。弘扬科学家精神和企业家精神,加强各行各业先进模范人物的培树宣传,建立科学家和企业家交流机制,促进不同领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激发全社会的创新热情,合力营造鼓励深耕专业、发展科学、献身实业、报效国家的创新文化氛围。

三是打造法治化、市场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完善法律法规体系,保护各类企业合法权益,打击各种违法违规行为,营造公平正义的法治环境。不断完善落实“两个毫不动摇”的体制机制,为各类所有制企业创造公平竞争、竞相发展的良好环境。积极稳妥推进财税、统计等重点领域的改革,深入开展重点领域突出问题整治,持续深化知识产权保护、公平竞争、市场准入、社会信用等市场经济基础制度领域改革,制定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标准指引。健全市场机制,推动有效市场与有为政府更好结合,加强涉外法律服务体系建设,打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营商环境,畅通国内外循环,更高水平开放吸引外商投资,打造“投资中国”品牌。全面取消制造业领域外资准入限制措施,吸引更多外资参与中国制造业创新发展。主动实施放宽市场准入、优化投资环境、提供税收优惠等措施,鼓励外资企业在华设立研发中心,推动制造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不断提高对外开放水平,促进投资便利化,以优质市场环境吸引更多国际资本在我国投资兴业。

来源:中共河北省委党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