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云
处理好市场和政府的关系,是一个重大改革命题。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强调“必须更好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创造更加公平、更有活力的市场环境,实现资源配置效率最优化和效益最大化,既‘放得活’又‘管得住’,更好维护市场秩序、弥补市场失灵,畅通国民经济循环,激发全社会内生动力和创新活力”。这一认识来自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实践及其规律的系统总结,对于新时代新征程推动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政府和市场在推动经济发展中各有自己的作用,相互有机统一、不可替代。在改革进程中,一些地方出现“一管就死、一放就乱”的困境,根本症结在于没有理顺市场与政府的关系,存在市场竞争规则不够明晰、权责不清等问题。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必须处理好市场和政府、守正与创新的辩证关系,实现效率与公平的统一、发展与安全的平衡、秩序与活力的兼得。
“放得活”,即政府把该放的权放足、放到位,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管得住”,即政府把该管的事管好、管到位,更好发挥政府在维护市场稳定、确保市场秩序和公平竞争方面的作用。
既“放得活”又“管得住”,前提条件和制度基础在于合理界定“放”与“管”的范围,明确职责、规范运行。对于市场机制能够有效调节的领域,应大胆放手,减少行政审批和直接干预,引导经营主体充分竞争,从而激发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对于食品安全、医疗卫生、燃气安全、生态环保、金融监管等事关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重要领域和影响发展长远大局的社会问题,政府必须管得住、管到位,从而引导市场经济向着注重公平公正、注重可持续发展的方向迈进。
对于量大面广的新经济现象而言,“放”和“管”之间并不存在泾渭分明的绝对界限,须根据生产力发展的要求适时调整生产关系,科学决策,放管结合,实现精准服务与精准监管相统一。当下,新一轮科技革命催生众多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比如,人工智能应用、互联网金融、共享经济、自动驾驶、低空经济、社区商业、生态资本运营等,既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也在发展过程中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对此,政府部门既要本着开放包容的态度,鼓励企业大胆探索,推动创新要素流向高生产效率、高边际产出的“三新”企业和行业,又要切实发挥“守门员”作用,多用改革的办法解决发展中的问题,引导有序发展,促进生态公平。
做到“放得活”。以公平竞争、市场准入、产权保护、信用监管等体制机制改革为重点,着力破除阻碍经营主体投资兴业的体制机制障碍,以改革激发市场活力。要将优化营商环境作为重点,以“登记小窗口”撬动“服务大变革”,提高行政效率和政府服务水平,做到“有求必应、无事不扰”。简化企业注册登记流程,持续破除市场准入壁垒,进一步优化负面清单制度,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让经营主体迈开步子、打开路子。在用人权方面,向符合条件的科技领军企业、事业单位等下放职称评审权限,赋予用人单位更多自主权。进一步完善民营企业参与重大项目建设长效机制,持续推进基础设施竞争性领域向各类经营主体公平开放,促进各种所有制经济优势互补、共同发展。有序扩大自主开放,着力推动电信、医疗、教育等领域的开放试点建设,真正以开放促改革。
实现“管得住”。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指出,科学的宏观调控、有效的政府治理是发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优势的内在要求。市场不是万能的,面对纷繁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政府必须在宏观经济调控和治理上能动而系统地发挥作用,用政策引导市场预期,用规划明确投资方向,用法治规范市场行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走深走实。做到“管得住”,不是简单粗暴地下达行政命令,而是要创新管理方式,丰富政策工具箱,确保政策的合法性、科学性和权威性。以法治建设促进市场公平,是衡量“管得住”的重要标准。既要为市场竞争建章立制,依法平等保护经营主体的正当权益,也要将政府调控市场的行为纳入规范化、法治化轨道,加强对政策有效性的全过程评估,强化执法监督。同时,要完善产权制度,依法平等长久保护各种所有制经济产权。进一步健全社会信用体系和新型信用监管机制,使诚实守信者得到激励,对欺诈、失信等违反行业规范和职业道德的行为进行严厉惩戒。推行分类监管,加强协同监管,充分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现代信息技术,推进智能化监管,提高监管的有效性和精准性。
厚植“放得活”与“管得住”相平衡的制度沃土。既“放得活”又“管得住”,对有为政府提出了更高要求。政府要深化“放管服”改革,完善市场经济基础制度,以高水平治理推动“放得活”与“管得住”相平衡。一是健全市场制度和规则,将开放、透明的统一大市场作为“放得开”和“管得住”的基础载体和前提。对地方政府而言,应着力推动经营性土地要素市场化配置,推动劳动力要素有序流动,完善金融服务体系,发展知识、技术和数据要素市场,加强电力、碳排放权等市场建设,切实发挥市场在要素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二是加强企业制度建设。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进一步推进国企改革攻坚,支持引导民营企业完善治理结构和管理制度,使企业既能在产权制度上接受市场规则的约束,又能在治理结构上形成内部的权责利有效制衡和履行外部社会责任的自觉,培育更有活力、竞争力和责任感的经营主体。鼓励各行业建立健全行业自律组织,制定行业规范和职业道德准则,引导企业树立正确的经营理念和社会责任意识,自觉遵从市场秩序,诚信经营。
(作者系河北经贸大学研究员)